如何將農地轉建地?揭秘好處、條件及申請全流程

農地轉建地指的是將農業用途的土地變更為可以進行建築開發的土地。此過程可以提升土地價值和用途,但也需遵守嚴格的法規和條件。申請流程繁複,涉及多種文件和審查程序,建議及早尋求專業協助。新法《國土計畫法》將於 2025 年實施,部分農地將受限於農業發展用途,無法變更為建地。

農地轉建地的好處
農地轉建地後,土地用途更加多樣化,不僅可以蓋房子,還可以用於輕度非農用途,從而提升土地價值。這對於未來的買賣交易也極為有利。

土地用途增加:農地變更為建地後,可以蓋房子或作為輕度非農用,提升土地價值。
建蔽率提高:從原本農地的 10% 限制提高到最高 60%,可興建建築物的範圍大幅增加。
買賣價值增加:交易機率提高,且因為價格提高,有利於賣方。

農地轉建地的條件
申請農地轉建地需符合一定的條件,包括被道路、水溝等設施包圍、地形凹入建地內或存在老舊建物等。

條件一:農地被道路、水溝、建地等設施包圍,面積 363 坪以下。
條件二:地形凹入建地內,且凹入缺口不超過 20 公尺,面積 363 坪以下。
條件三:農地上存在老舊建物,即使不符合以上條件,仍可申請變更為建地,變更面積可根據證明文件最多增加 40%。
若需變更為特殊用地,如幼稚園、安養院等,則需另外提出申請,經專案核准後方可進行

都市計畫區內農地變更條件
根據《都市計畫農業區變更使用審議規範》第十二條規定,都市計畫農業區內的農地變更需符合以下條件:

以鄰近已發展地區或規劃為發展區的土地為優先。
土地面積需符合規定:
直轄市、省轄市及縣轄市計畫地區:不得小於 3 公頃。
鄉街計畫、鎮計畫及特定區計畫地區:不得小於 5 公頃。
若土地四周被自然地形或人為設施阻隔,則不受面積限制


農地轉建地的流程
提出申請:向縣市地政局或地政事務所提出變更地目申請。
農地分割:確保變更後建地和農地都達到最小法定面積。
文件審查:地政機關審查文件是否齊全。
現場勘驗:地政人員確認土地現況,有無違章建築。
計畫審查:根據土地情況,提交必要的水土保持計畫或地排水計畫。
核准變更:審查通過後,完成地目變更。


農地轉建地所需文件:
1.申請變更編定同意書
2.土地登記 (簿) 謄本及地籍圖謄本
3.土地使用計畫配置圖及位置圖
4.建物謄本、建築執照或建物登記證明 (稅籍證明)
5.完稅證明
6.繳納自來水或電費證明
7.其他相關文件


農地轉建地所需時間和成本
農地變更建地的時間和成本會根據個案情況有所不同,一般來說需 1.5 到 2 年。變更後,土地公告現值會提高,需繳納的稅賦也會增加,例如土地增值稅。此外,還需繳交一筆回饋金,其計算基準為當期公告土地現值乘以 10%。舉例來說,如果農地變更建地後,公告土地現值為1000萬元,則需要繳交100萬元的回饋金。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僅說明一般情況下都市計畫範圍內農業用地變更為非農業使用者的回饋金計算方式。實際的回饋金金額可能會根據個案情況而有所不同,例如土地所在縣市、變更後的用途等。


農地變更建地容易嗎
農地變更建地並不容易。 農地變更建地需要符合許多規定,申請流程複雜又冗長。 即使地主有意願且符合所有法規,從申請到完成變更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同時需要處理許多手續和文件。

以下是農地變更建地的一些困難點:

法規嚴格: 農地變更建地受到許多法規限制,例如《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三十條和「都市計畫農業區變更使用審議規範」。
面積限制: 都市計畫區內的農地變更,面積至少要3到5公頃。非都市計畫區內的農地變更,面積至少要10公頃。
審查嚴謹: 申請變更需要經過地政機關審查文件和現場勘驗,確認土地現況和有無違章建築。
時間漫長: 整個申請流程大約需要 1.5 到 2 年的時間。
成本高昂: 農地變更建地後,土地公告現值會提高,需要繳納的稅賦也會增加,例如土地增值稅。此外,還需要繳交一筆回饋金。

國土計畫法新規範
《國土計畫法》將於 2025 年 4 月 30 日正式上路,屆時區域計畫法將配合落幕,非都市計畫土地的使用管理將改依國土功能分區進行。新法實施後,約有 81 萬公頃農地將受到管制,被劃分為「農業發展地區第一類」的農地將無法變更,只能用於農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