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前30分鐘只回應「好的」,竟是提高溝通效率的方法!

溝通的目的是什麼?
溝通是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對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利益、不同的想法,但是要生活在一起,要一起做事情,所以我們互相交換意見。

而溝通的目的是什麼呢?很多人以為溝通的目的是說服對方,那就錯了。如果兩個人的價值觀迥異,說服對方就是完全不可能的。同時,協作,或者說一起生活、一起做事,也沒有必要說我們都是價值觀完全相同的人。

這世界的美妙,很大程度上就在於有無數價值觀迥異的人一起努力,才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文化。

溝通的目的,應該是每個人心平氣和的說出自己的訴求,大家尋找其中的平衡點,找到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太多的爭吵來自:

試圖說服別人。
不聽完別人的訴求,就開始反駁。
我之前在演講裡推薦過《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這本書,看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知道人類的大腦存在遠古大腦和現代大腦的區別,遠古大腦反應很快,但是很不聰明,不能做複雜的思考;現代大腦反應很慢,但是可以深思熟慮,做出對自己最好的選擇。

我們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大多數的爭吵都是因為遠古大腦充分做主。對方說了一句話,也許這句話還沒說完,你就開始反駁,為什麼?因為遠古大腦覺得你被攻擊了,馬上進入了反擊模式。而對方聽到了你的反擊,因為在氣憤中,對方也迅速進入了反擊模式。然後,兩個人就開始你一言我一語的吵了起來。

如果你能把你們的爭吵過程全部記錄下來,過幾個小時以後心平氣和的去看,我想你多半會發現,你們雙方說的大多數話都是沒有道理的。實際上,在這種激烈的爭吵模式下,你們都沒使用成熟的現代大腦。

怎麼解決呢?我的方案有兩個,第一個叫做「30分鐘原則」,第二個叫做「不爭論原則」。

30分鐘原則
我往往用在跟一個陌生人第一次接觸的時候。我會在前30分鐘不發表任何實質意見,以詢問和用「嗯」、「OK(好的)」之類的詞,用簡單的以回應為主的方式來進行溝通。

通常在30分鐘以後,我感覺基本上已經了解了對方的主要意圖和全部訴求,才開始進行系統地回答和闡述。

這樣聽起來很慢,但是往往因為此時我的回答已經包含了對對方意圖的完整理解,所以後面的溝通非常高效,不管我是否可以滿足對方的訴求,都給對方一個很專業和很可靠的感覺。

不爭論原則
這個方式可以用在兩個人討論的情況下,而更多的時候,更適用於有很多人的討論環節上。我們事先說明,大家溝通的目的應該是各自說出想法,而不是反駁對方,甚至貶低對方的人格。

即使你不認同其他人的觀點,也請把表達的重點放在闡述自己的觀點上,而不是反駁別人的觀點。儘量不使用「我反對某某的觀點」這樣的語句,直接闡述自己在這個問題上的想法。

使用這兩個原則以後,我發現我的溝通效率提高了很多。希望大家也可以學習如何提高溝通的效率。

人生苦短,看自己喜歡的書,不是浪費生命;吃美食,不是浪費生命;去旅遊,不是浪費生命;做一切自己喜歡的事情都不是浪費生命。但是陷入低效的溝通和令人不快的溝通,是最浪費生命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