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富的底層邏輯來看,世界上只有3種人

從財富的底層邏輯來看,這個世界上只存在3類人:

第一類:生產者
生產者說得直接點,就是上班族。上班族的價值交換,是透過時間來交換金錢。時間是個籠統的概念,再拆分一層,便是生產能力。

你能生產什麼,你就透過單位時間內你所生產的東西,來交換金錢,這才是一個完整的閉環。

比如最古老的農民靠種地賣糧食換錢、工人靠搬磚賣體力換錢;再高級點,比如我靠寫作賣知識來換錢,老師講課也是靠賣知識來換錢。

第二類:配置者
配置者也說得直接點,就是高級上班族。對於生產者所生產的資源,具有一定的支配能力。例如建築工地的包工頭、培訓機構的管理者等,他們依靠配置生產者的勞動成果來獲取報酬,企業家、創業者也都處於此類。

第三類:頂層配置者
這類人是人口占比最小的一撮人,卻掌握著最多的財富,是真正站在金字塔尖的人。配置者是對生產者的支配,那頂層配置者也可以理解為對配置者的支配。聽起來有點繞,但其實頂層配置者還有一個名字,叫投資人。

投資人離真正的生產者很遠,但生產者生產的所有成果都歸他們來操控。他們透過掌控配置者來完成這一切。很多時候,我們對公司的經營策略都不理解,明明這樣做有問題,為什麼上級們還要這樣做。

很簡單,那是因為他們也被配置了,頂層配置者站在更高的維度,對策略做出了指示。

當然,我用金字塔的層層控制模式來解釋比較簡單粗暴,在真正的現實生活中,三者的關係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如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已經是中國頂級互聯網企業,但它背後還站著一個人,那個人叫孫正義。另外還需補充的一點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增長趨勢,頂層配置者已經不限於國籍了,資源可以流動到哪裡,他們就可以去到哪裡。

按照這3類角色的劃分,我們獲取財富的管道也變得簡單:生產資源、配置資源、配置配置者。

1.生產資源
大部分人,其實包括我自己,都還是資源的生產者,透過出售自己所生產的資源來換取報酬。這也是人數占比最多的一個群體。在這個階段,最有效率的提升方式就是教育。雖然職業無貴賤,但是薪資有高低。且不談創造的價值大小,老師、白領就是比農民、工人的薪水高,待遇好,這是最有力的證明。

生產資源的價值=單個物品的價值×時間,根據這個公式,如果你目前也是一個生產者,可以透過教育來掌握更具價值的生產技能,提升你的價值;也可以透過大量的社會實踐來不斷提升技能熟練度,縮短你的時間,這都是可行的方式。

2.配置資源
這類人並不生產資源,他們是透過自己的方式來重新配置資源或者提升當前資源配置的效率,透過效率來賺取利益。大部分的企業家都屬於這一類。

在原始社會,最具價值的生產力要素是人力資本;到了封建時代,最具價值的生產力要素變成了土地資本;而現代社會,最具價值的生產力要素則是資源,包含人力、土地、金錢等綜合資本。為什麼很多人最終都會去創業?

除了有夢想、有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想從生產資源變成配置資源,努力向上攀爬。到了這一層,至少他們不用再去生產資源,而是可以將資源彙集,透過這些資源撬動更大的「蛋糕」,從而實現經濟和時間自由。

從大的角度講,配置者是一個社會運轉良好的關鍵。他們的數量和素質,基本決定著這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也就是生產力水準。但創業是風險很高的事情,我不鼓動任何人去盲目創業。創業不僅對個人的能力有極高的要求,還需要他的心智更成熟,在此之外還需要極好的運氣。

對於創業這個事,和打仗沒什麼區別,有時候不僅看你自己的能力,更要看時代的脈搏。當然我也不是說讓大家對創業這個事想都不要想,只是希望大家理性判斷,平時善於積累,當你所認為的時機到來時,才能把握住,一飛沖天!

3.配置配置者
社會的財富,從表面上看似乎屬於無數的生產者,但實際上是屬於少數配置者,再往深看,其實是屬於極少數的頂層配置者。

頂層配置者與配置者之間的區別,其實就是投資人與企業家的差別。頂層配置者不參與企業的任何經營管理,只是站在背後從宏觀角度進行資源配置。

配置者控制的是生產者所生產出來的各種各樣的消費品,而頂層配置者,控制的是配置者的企業。就像孫正義投資馬雲,馬雲是配置者,孫正義是頂層配置者。馬雲擁有無數生產者,而對於孫正義來說,他有無數個馬雲。